一个完整的物件,是由师傅对极致工艺的坚持与不苟的精神所堆砌出来的。
物件有了工匠的用心,才有灵魂,才能将温度传达到消费者手中;否则,仅沦于机器大量生产下的复制品。
一个完整的物件,是由师傅对极致工艺的坚持与不苟的精神所堆砌出来的。
物件有了工匠的用心,才有灵魂,才能将温度传达到消费者手中;否则,仅沦于机器大量生产下的复制品。
最近我们解析了一下大家与水泥灯第一次碰面的过程,发现大部份人的反应都满雷同的:
「噢!水泥!?怎么会想到要用水泥来当材料?」这是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反应。
「我可以摸摸看吗?」「咦?印象中水泥触感很粗糙,怎么这个摸起来这么平滑?」
水泥灯粗犷的外表下,是怎么让表面如此平滑而细腻呢?
跟着我们一步步,揭开水泥灯的诞生秘密吧!
一、调料
水泥要当吊灯,首先须克服的除了其易龟裂的天性,还有重量问题。
研发团队当初试了多种材料与比例,不断测试,后来在基本材料之外,添加其他配方,来减轻重量并增加水泥本身的延展性。基本上,除了客户有特别需求,否则水泥是很稳定的材料,不太需要因为季节等去进行比例修改。
二、抽真空
再来,这个步骤很重要,师傅会把搅拌好的材料,放进真空机器中把空气抽干,如此一来,成型的灯罩才不会有汽泡的孔洞,影响美观。
三、成型
一经抽真空好的水泥,师傅会马上倒入模具中,待其成型。
四、阴干
脱模后的水泥灯罩,必须先放在室内进行第一次阴干。
记得当时因为想记录脱模的瞬间,一直商请师傅动作可否慢点、再慢点,结果师傅很激动又无奈地用浓厚的口音说着「不行慢呀~这不行再慢了,慢了就脱不成儿啦!我尽量好不好~」
现在回想起来,还真为难人家了,幸好师傅们都很热心,不然小编现在也无法将这些过程完整分享给大家。
五、洗色
刚出来的水泥灯罩颜色,难免会有不均的情形,待其阴干后,便由师傅一颗一颗用清水冲,利用手掌拂过水流的动作,将灯罩颜色抹匀。
这个动作其实也是看客户需求而定,我们就有一些外国客人希望呈现水泥自然的原貌,因此就不需要将颜色弄匀。
六、阳晒
完整处理后的最后一个步骤,即是放置到外面接受太阳光的曝晒。师傅提到,无论是阴干或是阳干,只有大概,没有一定的时间,这其中,天气湿度会占很大的因素,所以实际情形还是得靠经验而定。
脱模出来的灯罩雏形,很难一次无暇,表面容易有不平整或缺角、突出的地方;师傅必须一颗一颗仔细检查,多的用刮刀刮掉,缺的地方则以补土补上,再用砂纸将表面抚平,才能达到“摸起来可以这么平滑”的触感。
这一刮、一补、一磨,倘若技术不够精准,心不够细,稍微个不小心,整个灯罩就只能报废,无法使用。一件好的产品,价值不仅在于品质与材质的先进程度,更为珍贵的,正是那些所谓的“用心”。有心,才成就不朽而实在的美好。